四十歲前必讀的四十本好書 >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
facebook_banner

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
《百年孤寂》

推薦人:羅啟銳

電影導演、編劇及監製

推薦人簡介

著名電影導演、編劇及監製,現從事影視及多媒體創作。電影作品包括《秋天的童話》、《七小福》、《八兩金》、《宋家皇朝》、《玻璃之城》及《北京樂與怒》等,作品曾獲多個海內外電影節獎項,近作《歲月神偷》更勇奪四項香港電影金像獎、及德國柏林影展「新世代最佳影片」水晶熊獎。
2005年前赴北京,出任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音樂劇《電影之歌》藝術總監,並為主題曲《給電影人的情書》及插曲《追憶之瞳》撰寫歌詞;其他詞作包括《北京樂與怒》主題曲《回憶之前,忘記之後》,及《歲月神偷》主題曲、獲香港電影金像獎「最佳電影歌曲」之《歲月輕狂》。
羅啟銳已出版三本散文集:《兩毛錢往事》、《歲月神偷》及《皇帝的新書》,現正致力其第一部長篇小說。
2011年,羅啟銳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;翌年,獲邀出任香港大學駐校藝術家。

我認為大家不應該待40歲才讀這本書,最好14歲就開始讀!因為讀完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很遼闊,存在很多不同角度。最理想就是每隔一段時間讀一次,14歲、24歲、34歲……

第一次看這本書是讀大學的時候,看的是英文版,中文版是後期在美國再看的。兩個版本的文字都很優美。書中人物眾多,描述一個大家族的百年興衰,談及他們如何生活,很是有趣,例如他們會去參軍,做好多奇怪事,像在看一個家族的興亡史,又會見到他們醉生夢死,生活糜爛不堪。

我相信不同年代的讀者看《百年孤寂》應有不同體會。我起初就像看一部武俠小說,著眼的是那些奇怪情節,例如書中描述一個年輕人死去,他的血一直流,沿着河水經過山川原野,流往他的故鄉,直到他媽媽面前才停下來。小時候的我只能想像那是一條血河,但是人大了,才發現那其實是一種思念,兒子對母親的思念,臨死前很想返回媽媽身邊。

我想讀者都會經歷這些不同階段。先由表層出發,慢慢就會進入內心,直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甚至人與天地間……。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,自己來到這個世界,最後自己離去,但其中在人世間建立了關係、感情,你如何好好珍惜呢?感情可以困惑你,但也可以釋放你。如果你懂得投入一段感情,困惑完了再釋放出來,就此過了一生,亦是美事;我認為《百年孤寂》都是這個意思。

我試過很多種不同的孤寂。對於被人誤會或被人以另一種眼光看待,只能淡然面對。明白你的,不用解釋;不明白的,解釋也沒意思。然而,在到達這種境界之前,少不免會感到悲哀,但漸漸會變得不在乎。況且自己也有誤會別人的時候,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看淡一些,放鬆一些。

此書我看過三、四次,每次看都有不同得著。初次看很震驚,因為不知道竟然可以有這樣的寫作方法和生活方式,而且書中內容很特別,小孩會見到魚兒在空中游過;我看過一套電影是拍這場戲的,那條魚真的好漂亮,色彩繽紛,還以為是一隻蝴蝶在床頭飛過,但細看才發現原來是一條魚!牠邊游邊搖尾,好像蝴蝶拍動翅膀,畫面斑斕。這些敍事方法很吸引我。

隨着時間流逝,人生閱歷更豐富,愈來愈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,世界就是這樣。我開始了解萬物之間本身有一種視野,大家只看到一小部分,好像卡夫卡的《蛻變》啟發了馬奎斯的創作。我看《百年孤寂》也有少許這種感覺,眼界和心靈都大開。

正如有人只見到三度空間的東西,但某些人卻可以超越空間的限制,漸漸我開始相信是真的。

馬奎斯小時候都是這樣,他住在一間好大的屋,跟很多六、七十歲的老女人住在一起,他覺得這些女人好煩,屋裏面同時有很多鬼。那些鬼有時會跟那些女人融為一體,有時他根本分不清哪些是鬼,哪些是同住的女人。他就是在這樣一間古老大屋中長大。

現在我確信有不同空間,只是我們看不到他們而已。雖然未正式這樣做,但我開始想會不會在下個劇本加入這類元素。當然,太魔幻的話,觀眾未必會接受,尤其電影是大眾媒體,走得太快觀眾會卻步,小說容許的自由度比較大。

《百年孤寂》奇怪的地方是,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會掀動你的澎湃情感,但同時又會帶來一份平靜,好像安撫着你︰世事怪誕,人生多變,到頭來都是如此這般。

書本介紹

《百年孤寂》(原西班牙語為Cien años de soledad),是「魔幻現實主義」的小說代表作。

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(Macondo)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,以奇詭的手法反映殖民、獨裁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,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。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邦迪亞(Buendía)家族在一百年間,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。

書名:
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
《百年孤寂》
作者:
Gabriel Garcia Marquez 馬奎斯
作者介紹

Gabriel Garcia Marquez (馬奎斯) 生於1927年,是哥倫比亞作家、記者和社會活動家;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,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,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;代表作有《百年孤寂》(1967)、《霍亂時期的愛情》(1985)等。

他曾經兩次參加哥倫比亞內戰,1955年派駐歐洲時出版了第一篇小說Leaf Storm,在1960年在古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後,移居墨西哥,從事文學、新聞和電影工作,並於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