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賦能 推動工程業可持續發展
安樂工程集團建設綠色智慧未來
面對全球氣候變化、創新科技湧現,擁有近50年歷史的安樂工程集團 (01977)緊貼時代步伐,憑藉一直秉持的工匠精神和創新思維,推陳出新,致力推動建築及工程行業朝更環保、更智能的方向發展。
安樂工程早於70年代已涉足環境工程,曾參與建設全球十大污水處理工程,包括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及香港昂船洲污水處理廠。隨著各種新科技誕生,安樂工程將積累近半世紀的機電裝備工程經驗,結合先進建築技術和優化建築流程,並同時拓展資訊、通訊及屋宇科技業務,採用人工智能、物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,開發智能建築管理方案,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。
創新科技提升新質生產力
安樂工程集團主席麥建華博士表示︰「傳統工藝與創新科技結合,可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。集團於工程項目中採用多項高效建築技術,例如建築信息模擬(BIM)、組裝合成建築法(MiC)、機電裝備合成法(MiMEP)等,透過科技賦能,提升新質生產力,同時在資源運用上更具效率,幫助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。」
麥博士亦分享,安樂工程設有內部研發團隊,與大學及合作夥伴緊密合作,至今已獲得超過60項專利技術。此外,集團採用數碼分身(Digital Twin)技術,於施工前模擬建築工程運算,令工程人員更精確估算材料,顯著減少建築廢物。
重塑傳統工程行業
除研發外,安樂工程更於香港及珠海自設MiMEP設計及建造中心和MiMEP高效生產研發中心,積極向業界推廣應用MiMEP的好處。透過自主研發的MiMEP工作指引和系統,工程人員可準確計算各種機電模組及預製組件的尺寸,同時亦可於珠海的建造中心內,或在香港透過高清遙距鏡頭,嚴密監控複雜的生產工序,確保質量。完成的預製組件,可直接運往工地裝嵌,省卻在工地內逐一組裝的傳統工序,不單節省時間,工地亦更整潔,有助減低工地的安全風險。
集團有份參與正在興建的銅鑼灣利園八期項目工程,是目前全港MiMEP最高應用比例的私人建築項目,當中85%的風(通風與冷氣系統)、火(消防安全)、水(供水排污)、電(供電網絡)四大範疇的屋宇裝備,均以MiMEP方式安裝。通過「場外預製、場內裝嵌」,預計項目的建築廢料及碳排放量可減少70%。
環保先驅支援香港智慧基建
安樂工程一直致力擔當推動者角色,早於70年代涉足環境工程領域,成為香港當時的環保先驅。集團此後透過參與不同類型的環境工程項目,協助打造香港成為宜居城市。例如,集團曾參與設計及建設逾200個污水處理項目,包括全球第四大的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,以及排名第五的香港昂船洲污水處理廠。集團更廣泛應用數碼分身技術,升級改造供水及污水處理系統,透過精確控制化學品投放劑量及模擬不同營運情況,大幅提升系統效率。
此外,在廚餘及污泥處理方面,安樂工程近年亦利用創新技術轉廢為能,用於支持處理廠的自身供電,為改善環境作出貢獻。
新總部大樓體現可持續轉型
安樂工程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,新啟用的總部大樓——安樂工程大廈,以投資提昇生產力,展示集團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願景。大廈巧妙融合科技與環保設計,成功將傳統工廈活化為智慧建築,並獲得綠建環評新建建築2.0版暫定鉑金級認證,是香港特區政府「工廈活化計劃」的成功案例之一。
除Wi-fi 7等智能設備外,大廈配備多項節能及可再生能源設施,例如無油磁浮式製冷機、創新的冷樑送風技術、光伏地板及太陽能板等。當中大廈的「智慧樓宇平台」,由安樂工程研發,整合及控制內部各類機電系統及設施,透過實時監控物聯網傳感器、空調和照明系統等表現,優化能源效益,預計每年可減少約30%的耗能和碳排放,並且令室內環境更舒適。此外,大廈的室內植物亦與戶外景觀相互呼應,讓同事們能在綠意盎然的舒適空間內工作、進行研究、培訓和協作。
麥博士強調:「安樂工程秉承工匠精神,以創新思維迎接挑戰,我們會繼續採用更多創新及環保技術方案,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願景,為社區創造價值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