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《信報財經新聞》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(LSEG)聯合主辦的「理柏基金香港年獎2024」頒獎典禮,
已於5月10日圓滿舉行。年獎旨在表揚在過去3年、5年及10年期間投資表現最佳的各類互惠基金及強積金基金。
隨着市場對美國將實現經濟軟着陸的信心增強,取代對經濟衰退的擔憂,2024年股市上漲,債券亦扭轉劣勢,出乎市場預料,多隻基金表現大放異彩。LSEG香港及台灣區總經理徐正濤代表主辦方,向到場的基金界人士及嘉賓致詞,以及向得獎基金表達祝賀。
徐正濤致詞時提到,LSEG作為金融市場領先的基建和數據供應商,期望繼續實現「數據民主化」,為資產管理和更廣泛財富管理受眾提供良好分析。他續稱,LSEG憑藉基金數據及專有的定量方法,表彰持續提供出色風險調整回報的基金和基金公司。
LSEG理柏亞太區研究總監馮志源致詞時指出,由於投資者把資金由現金重新配置到股票和債券,加上新產品的推出有利資金流入,尤其是1月美國證交會批准比特幣現貨ETF上市,吸引大量虛擬貨幣投資者進入市場,帶動全球ETF(交易所買賣基金)管理規模創新高至近20萬億美元(約156萬億港元)。
頒156獎項表揚傑出基金公司
大會邀得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、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、積金局機構事務總監劉家麒擔任嘉賓,以及《信報》總編輯郭艷明等頒發互惠基金及強積金組別獎項。同時,大會亦邀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及徐正濤頒發團體獎項。
其中147個是分類獎項,包括99個互惠基金獎和48個強積金基金獎項,以及9個團體獎項。
在互惠基金組別,最佳團體大獎(整體)及(混合型)由施羅德奪得;安盛投資管理獲最佳團體大獎(債券型);最佳團體大獎(股票型)由首域盈信資產管理拿下。強積金基金組別方面,銀聯集團獲頒最佳團體大獎(整體)及最佳團體大獎(債券型);最佳團體大獎(股票型)由友邦勝出,以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恒生銀行同時贏得最佳團體大獎(混合型)。
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為「理柏基金香港年獎2024」擔任主禮嘉賓,他致詞時表示,為吸引更多新資本來港,帶動金融服務業發展,港府於3月正式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(CIES),深受市場歡迎,截至5月初,已收到超過2500份查詢及逾140份申請。他指出,合資格人士投資至少3000萬元於獲許投資資產,包括證監會認可基金,便可定居香港並尋求發展。新CIES將加強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、金融服務及相關專業服務發展,創造新商機。
陳浩濂強調,資產及財富管理業是香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截至2022年底,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的資產管理規模(AUM)達約4萬億美元。雖然香港的資產和財富管理產業正處於具規模地位,但由於與其他金融中心的競爭激烈,直指香港不能自滿,政府正作出各種努力,提高香港作為首要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競爭力。
陳浩濂表示,政府將檢討優化有關基金、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,包括檢討稅務寬免制度的適用範圍、增加合資格交易種類,冀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基金和家族辦公室來港落戶。另一方面,房託基金單位轉讓將獲豁免繳付印花稅,亦把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及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資助計劃延長3年,並成立專責小組,與業界商討進一步推動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措施。
回顧2023年金融市場走勢,股市成功揮別2022年頹勢,全球多地股市屢創新高。LSEG理柏亞太區研究總監馮志源表示,雖然利率處於數十年高位,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,但全球大部分主要指數年內仍錄得雙位數或可觀回報,相比2022年「股債俱跌」的情況,2023年整體基金市場的表現可謂出乎預料。
馮志源表示,理柏基金香港年獎2024共頒發156個獎項,獲獎基金以美國股票基金、科技股票基金及日本股票基金的表現最為亮眼,在亞洲地區,日本、台灣、印度和南韓是表現最佳的領先市場,惟泰國、香港和中國內地去年則經歷充滿挑戰的一年,港股及大中華區股票的表現被拋離;總體而言,由於多隻基金表現亮麗,各獎項的競爭情況相當激烈。
數據顯示,2023年全球債券市場管理資產規模恢復增長,全球基金淨資產總額飆升15%至68萬億美元;去年全球債市錄得顯著淨流出,但在這一年卻意外地出現了淨流入,金額達到1.115萬億美元(約8.697萬億港元)。
去年大量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基金
對於資金流向,他留意到去年大量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基金(money market fund)避險,債券基金出現淨流入,惟混合資產和股票基金錄得淨流出。他表示,一般來說,貨幣市場基金是非常保守的投資選擇,在這些基金中有相當大的金額,大約有近一兆美元的資金被投入貨幣市場。
另一方面,雖然股票市場型基金呈現流出的趨勢,這主要是由於資金的進出是一個總量的概念,並不代表投資者對股票市場不看好,而是大多數人在這個市場中獲利後選擇了退出,因而導致資金流出。馮志源指出,去年股市大升與一些新興的概念相關,相比元宇宙(Metaverse)等虛無縹緲的概念,人工智能(AI)主題對股市的提振更為實在,因人工智能在應用層面上非常廣泛、商機處處。
人工智能應用廣泛 成股市增長動力
馮志源續指,人工智能板塊的表現非常突出,輝達(Nvidia)在這個板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與美國的七大科技巨頭有緊密合作,而目前的挑戰在於計算能力,這些晶片和散熱零件比以前的個人電腦或手機配件要昂貴得多,因為它提供了更高的性能。此外,人工智能也在其他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,如醫療保健、金融服務、製造業等,前景可期。
「2023年的股市表現主要集中在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市場,特別是美國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板塊。例如台灣、日本及韓國在半導體領域擁有許多供應鏈,這些市場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行業有着密切的聯繫,帶動這些國家的股市表現持續向上,促進大量資金流動。」馮志源分析指。
美聯儲面臨「騎虎難下」局面
至於利率方面,他形容市場情緒一直在調整,與通脹密切相關;通脹一般有着較高的黏性,一旦上升就難以降下來,由於美國經濟表現「實在太好」,出現通脹這個副作用。他直指美聯儲現在面臨着「騎虎難下」的局面,需要維持基準利率於5.25%至5.5%之間,以繼續遏抑通脹,否則可能前功盡棄,預計利率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、最快下半年有可能減息。
馮志源預計,2024年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年份。全球債券市場的回暖、人工智能板塊持續興旺均是今年的重要趨勢。然而,馮志源寄語投資者,市場的波動性仍然存在,需要謹慎應對風險,並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